近日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陆续公布,在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印象最深的是年龄最大那位,即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
古迪纳夫今年97岁,被誉为全世界的锂电池之父。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教授代克化说: “我们现在用的电池材料都是他80年代发明的,没有古迪纳夫的关键发现,锂电池随时可能爆炸。”现如今97岁的古迪纳夫先生,仍然精神抖擞,活跃在一线研究领域,研究电池电量不够用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位白发的老人,他的传奇经历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启示。那他为什么曾经遭遇导师劝退?其实他并不是被劝退,而是导师阻挠了30岁的他实现梦想,但他依旧没有选择放弃。
约翰·古迪纳夫从小父母感情就不好,在他12岁的时候,他便借助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到寄宿学校去读书。随后,约翰·古迪纳夫继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耶鲁大学。事实上,他也曾选错过专业,也在迷途里爬滚过。只是,最后幸亏,他走对了方向。
二战的时候,25岁的古迪纳夫被派遣加入了美国的空军,他被派到太平洋一个海岛上收集气象数据,搞气象工作。这好像跟他所擅长的化学锂电池研究也不太相关。战争结束之后,他回到了美国,干什么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继续读书!
于是30岁的他便申请到芝加哥大学读博。这次他决定又重新选择一个新专业:物理学!在他入学时,登记员劝退了他,对他冷嘲热讽道:“我不明白你们这些退伍军人。难道你不知道,凡是在物理学上有过重大成就的人,在你这个年纪就已经做出了成绩吗?你现在还想开始吗?”
但是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要在物理学上有所成就。最终,他获得了物理学的博士学位。读书会带来什么呢?很多孩子或许不明白读书的意思,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觉得读书是没有实际的功用的,读书还没有生意人挣钱呢。
读书虽然眼前看不到效果,但却是世界进步的基石啊。但凡为世界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发明蒸汽机、飞机火车、电灯电影、手机…..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读书做研究做出来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大学教授,或者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他们所要做的正是用知识和技术改变这个世界。读书其实不是一笔个人的财富,会读书的人,其实是社会的财富。
像这种比较有才华的人,一般都是比较任性的,所以说可能就是因为他这样的任性妄为,才会被导师劝退。
那是因为他曾经遭遇导师的劝退,所以他才会不断的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好。
因为他的天赋并不是很高的,所以说导师觉得他是没有什么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