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弘时自高自大,还站在雍正帝的对立面指责皇帝,令雍正帝十分气愤,断绝了父子关系,最终弘时也就在宫中郁闷而死。
雍正帝害怕再次出现 “八子夺嫡”的情况,希望儿子们间不再出现明争暗斗,于是他只是秘密的立了储君,没有公布于众。此时,最为皇子中最大的弘时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坚持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储君,何况自己从未做过什么错事,能力也没有太大问题。
不仅弘时自己这么觉得,许多大臣也这样认为,一时间,弘时得到了许多支持者。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弘时在处理皇帝交给他的任务时更加认真了。然而没想到的是,弘时沉不住气,被一件小事嫉妒得冲昏了头脑。
康熙忌日的时候,由于国务繁忙,雍正帝无法到场,便派了四阿哥前去。这一举动令朝臣都开始大胆地猜测,是不是雍正帝属意的储君是四阿哥而不是弘时,于是有人开始悄悄的站到了四阿哥的队伍。弘时也认为自己不受重用了,毕竟论资格,自己才是最应该代替雍正去主持康熙忌日的人选,四阿哥是没有资格的。
然而真正让雍正生气的事是,弘时在抱怨雍正没有重用自己的时候,提到了雍正的弟弟八王爷,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八子夺嫡”时,最大的竞争者就是四爷和八爷,这二人是死敌,弘时这时候为八爷说话,无疑是在雪上加霜,令雍正更加气愤了,直接断绝了父子关系,把弘时过继到八爷名下。
在权力中心,有几个臣子可以善终!弘时虽然很受雍正器重,但他最终的结局不好很正常。
弘时曾经公开和自己的父亲作对,让父亲放了这些被囚禁的皇叔们。本来雍正不想要把这件事情发展的太大,可是没有想到弘时居然非常的愚蠢,站在政敌方面去指责他。
弘时还是很受雍正器重的,他最终的结局不好,也是因为后期威望太大,被忌惮。
受器重最后能善终的的臣子没有几个,毕竟皇帝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且伴君如伴虎,谁知道他突然有一天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