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为都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更看到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但行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想《汉纪》里韩信在战争取得胜利时要求刘邦封王时,刘邦身处危难之中愤然而骂之,军师在桌子下就拿脚蹬他,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说,真没出息,等到天下安定了,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由此刘邦才稳下韩信,再后来才得以定天下。这是行为语言所起到的作用,行为在某种语言不方便交流的时候,就承担起这种沟通的作用。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是广泛地,但这种交流却不是最直接和易懂的。语言有时候是需要人去捉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如此,尤其是中国人,这种语言交流是复意的,往往在语言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思想和原意。譬如一个人对甲有意义或有矛盾,别人问起他对甲的印象时,他说‘还好’,这个‘还好’就值得让人琢磨,还好是好还是不好?好到什么程度?这还好里是无奈还是勉强?这让询问者无可探究。中国人还爱说个‘基本’,某某产品基本上达到国家标准,基本是达到还是没达到?语言这个东西是最没有写性的,歧意和多意,反语和同义都可以组合成不同的表达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只方式上是多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人与人性格、思想、文体背景的不同也影响着交流的效果,这种双方交流层面的差异会引起意想不到的结果。记得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因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是白痴啊,什么都不会就只知道玩。骂完以后老师自己也不以为然,然而结果是孩子却认为对他是极大的休辱,拿刀子杀死老师后,又跳楼自杀。一句白痴为什么会对孩子精神上有如此之大的刺激?这里面有我们要思考的东西,我认为的是,人与人的交流还存在一个交流层的问题,这种交流层与我们日常的交流习惯和交流范围有关,不同的交流圈的人在交流时,会在思想的传达过程中有所流失、变形甚至是悖反原义,这就容易引起与我们在交流前所预期的相迥异的情况。
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需行为,沟通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人与人的沟通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