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普通乡镇发展到经济强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解读河间市米各庄镇的改革开放30年之路,几个数字能很好地体现其发展历程。 两大主导产业打造经济重镇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米各庄镇年人均收入100余元,社员的一个劳动日值几毛钱,人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收入。因土地贫瘠,管理粗放致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微薄的农业收入不能满足人们的温饱。 穷则思变,面对贫穷一些人们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采取了“不安分”行动。有的做起小买卖,有的挑起挑子下关东,干起锯锅补缸的营生。据统计全公社下关东的人数达几千人。 80年代,改革春风劲吹。一些有头脑的人抢抓机遇率先挺进工业,通过辛苦经营积累了资金和经验,然后照葫芦画瓢开办小型的加工厂,生产加工简单的汽车配件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工业初具雏形。米各庄的工业生产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但手工作坊为主的生产模式还处于低级阶段,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含量低。 十几年时间里,米各庄不断地扩大规模改进生产设备,加强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水平,形成了以汽配业和保温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汽配产业规模大、品牌响。现有生产厂家和销售摊点520家,生产销售8000多个品种,涵盖了国产及进口汽车的所有部件。有60多家企业通过了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有6家产品被评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河北百吉公司生产的高原刹车片还填补了国家空白。多种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汽配产品年销售额达11亿元。2005年米各庄被河北省命名为“汽车配件之乡”。 保温材料产业,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现有生产厂家和销售摊点356家,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国外。其中河北华能保温材料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近亿元,具有全国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有日产1000立方的生产能力,被中国质量信誉协会评为“质量合格建材绿色环保产品”。全镇保温业年销售额达10亿元。2005年被河北省命名为“保温材料之乡”。 如今,米各庄以两大主导产业为基础,已成为河间市的经济重镇,正从商贸型向工业型快速转型。200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2亿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100倍;人均收入5200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52倍。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想吃什么没什么”到“想穿什么有什么”;由土坯房到集中于镇区的楼房,米各庄镇、如今是开着奥迪谈生意。 依托主导产业的四个发展平台 有了两大主导产业,米各庄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4个经济发展平台,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一是建立了颇具规模和水平的汽车配件市场,经营上万个品种的汽车零部件,年交易额达20亿元;二是建有新型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已入住商户51家,主要是汽配业和保温业的大中型企业。工业园区发挥了集群效应,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预计投资2.1亿元,正在建设中的物流中心。该中心由配货运送场地和货物仓储两部分组成。物流中心建成后,可促成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和产业升级,促进物流业的集中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 四是建成一个具有规模档次的新型城镇。镇区面积8.6平方公里,是改革开放以前的13倍,镇区常住人口2.2万人。逐渐形成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五个功能区的格局。近年来,通过对镇区的综合治理,焕然一新的镇区面貌成为招商引资的城镇品牌和名片。 米各庄的产业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特色。米各庄汽配市场在华北地区最大,企业摊点总数在全市乡镇中最多,工业产值在全市乡镇中最高,农村样板房建设在全省最早。或许这几个“最”最能说明米各庄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