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词,不含褒贬.
1.批示判断.宋 司马光 《进呈上官均奏乞尚书省札子》:“所有都省常程文字,并只委左右丞一面批判,指挥施行.”《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吏皆纷然賫抱案卷上厅,诉讼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 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孽海花》第三五回:“读过你 范水 判牍的,遇到关着奸情案件的批判,你格外来得风趣横生,这是为着什么来?”
2.评论;评断.《朱子语类》卷一:“而今说天有箇人在那里批判罪恶,固不可;说道全无主之者,又不可.” 金 牛本寂 《少林寺西堂法和塔铭》:“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清史稿·选举志一》:“令诸生有心得或疑义,逐条札记,呈助教批判,按期呈堂.”
3.对所认为错误的思想、言行进行批驳否定.郁达夫 《迟桂花》:“我对于我刚才所触动的那一种自己的心情,更下了一个严正的批判.” 周恩来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主要的还在批判一切机会主义的观念,使全党同志有明白的认识.”
中性词 并不含褒义
[ pī pàn ]
1.批示审断 2.评论;对于是非的判断 3.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
是 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