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将桥与建筑结合的特殊构造是如何形成的?

2025-03-29 21:14: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构造方式:
为方便讨论,首先将廊桥看作廊身与桥体两部分。桥体大致分为木梁廊桥、木拱廊桥、石梁廊桥、石拱廊桥几类。其中构造最为简单的通常为石拱廊桥,因需建廊身之石拱通常跨度及宽度都比较大,其下桥体可视为建筑之台基,同传统建筑做法类似,直接将屋架置于其上,基本属于两套系统,无特殊构造,廊身的稳定性靠其自身屋架与屋顶维持;而木梁廊桥与木拱廊桥则通常将桥体最上一层或几层梁同时当做建筑之地栿,将其上廊身立柱与其咬合,从而使屋架与桥体形成比较稳固的整体,同时此方向的地栿设置也利于桥面所铺木板两边的收边工作;由于材料特性,石梁廊桥的交接方式在设计上则更接近于园林中的临水建筑,柱子通常立于石质桥墩之上,置于两段石梁交接处,而不置于石梁跨中,故而这种廊桥在跨度与规模上均比前几种要小很多。
表现方式的变化:
这里牵扯到设计问题。传统建筑中,由于人们从正面进入,其内外表现逻辑比较一致,即雕饰、彩绘等装饰性操作均着重在面阔方向之构件上强调。但尽管廊桥在外部表现及观法与传统建筑类似,但因其只能从山面进入的使用方式,结构层面的进深并非使用时候的进深,结构逻辑与空间逻辑出现了分歧,而装饰更多地是遵从人们的使用方向,即在廊屋的进深方向进行彩绘,或进行少量雕饰(因此处穿枋并非拉结作用而承担屋架质量,故不宜过多雕刻),故而在内部构架的表现上与传统建筑有着一些细微不同,。
构造成因:
廊桥最早如何出现或许已无法确定,但我们至少可以从其空间、构造、结构等方面的优点反推从而逐渐逼近这些成因。

回答2:

为有顶盖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具有历史与文化纪念意义的古建筑。如颐和园的长廊、泰顺廊桥等普通的桥梁,只是指一般的交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