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付出的努力,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对未来社会的需要不了解,不善于抓住培养孩子的关键内容,培养的方法不恰当。这里介绍几种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培养自主性的方法,供更多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参考.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有两位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特殊教育意义的空间,想出了一个叫做“小留学”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孩子也非常欢迎。 所谓“小留学”,就是两家的孩子,都到对方的家中去住一两个月,上学仍在原来的学校。别看这么一个空间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却十分突出。现在回忆起来至少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孩子得到了锻炼。孩子初次离家,虽然不是一个人生活,但毕44竟周围都是外人,环境不熟悉,因此也可算作独立生活的初步锻炼。 二是培养了自理能力。初到别人家,孩子比较重视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们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家务活抢着干,作息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不会的事情努力学着做,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进步得非常快。 三是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留学”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着的都是陌生人,这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孩子们学习着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如何对待新的邻居,如何对待来访的客人,在新的家中听到长辈的教导,结合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经验,感到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孩子先后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也算是一种比较研究。两个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成员有不同的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分析着两个家庭的种种不同,可以起到从一个小窗口,加深对社会认识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这样放手地去锻炼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使劲…… 我就亲眼见到过这么一位母亲,她把自己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费力地抱到离学校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由于怕老师看见挨批评,才不情愿地放下来,亲了孩子之后,目送着孩子去上学。这位母亲肯定极其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能都会清楚地感到,这种爱的结果将会是多么可怕!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锻炼可分为体力锻炼、脑力锻炼和综合锻炼。 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一般不能完全靠现成的条件,需要自己去创造。 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大孩子非常沉着地对他说:“你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 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 大孩子解释说:“我已经9岁了而且我已经有了14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游戏……” 大孩子观察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 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 听到的回答更令人惊奇:“她是我的妹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她们的家长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出来闯天下。可我们就有那么一些家长,不但自己从没想过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反而把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锻炼条件破坏掉。如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军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行李背到200米外的汽车上,竟有家长向学校提出“抗议”:把孩子累坏了谁负责? 最后,这位家长还是自己气哼哼地把学生的行李背到车上,而他的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徒手走在后边……难道这样的家庭将来能幸福吗?真不知道这位汗流满面的家长是怎样想的!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例如,过去的小学课本中,在描写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明确地写着,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候,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学完了这节课后,许多学生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巴是怎样脱落的。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见小蝌蚪的尾巴脱落过程,但是,尾巴确实也不见了。 学生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观察,而是要求他们仔细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于是,许多孩子同时进行了观察,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 所有的观察,得到了一致结论,他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误得到了纠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赞颂的是这位老师,因为他支持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家庭中,家长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家长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解决?孩子说完之后,当家长的再做点指导。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拥护的小班长。
我想最好找你女儿同学的父母,一起讨论他们的子女对这位老师的问题,如果全部家长都不满意这老师,你们可告诉主任及校长,(总之是高过老师一级),由他们去说服这位老师多些关心儿童心理问题,现在时代不同,不要用以前老套方法去教导学生,我儿子的学校隔离班的老师都是这样,很古板,对学生非常非常之凶,后来她班上学生的父母用这方法,最后她整个人都改变了,变得开心,还主动跟家长说,有什麼问题可直接告诉我,我会改变的。
所以这方法是不错的。只要你们家长这方踏出第一步要跟他们沟通,不然这位老师永远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转校是不明治方法,因为小孩已适应班上的同学,突然转校,对她来说更加害怕。
我建议你多些带女儿去郊外,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空气,和讲解大自然所有的生物,他们没有父母是怎样独立的生活?一颗树为什麼可以屹立不摇等等…….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一朋友家的小孩也是这样的!也用了许多的方法…你可以换一个班!最好是要女老师的,女人比较细心吗!然后去和她说明情况,让她多帮细心留意着孩子!还有你可以给你女儿吃那个猪的尿包,不要怕不干净。我朋友家也是这样治好的!试试看…!
看来你们应该多多关心你们的宝贝啊,这样看来是你们宝贝胆子小,害臊造成的,你们平时最好多带他出去玩玩,多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可以提高她的胆识,经常带她的人多的地方,同时也要多和她沟通,希望你们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宝宝本来是具有控制自己大小便的能力的,但是因为某些心理上的原因,导致他暂时性地出现“退步”现象.特别是当这些宝宝对某些事情感到极度不安的时候,他们就会经常出现尿频或者是把大小便拉在身上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只有从根本上消除使宝宝感到心理不安的各种因素,才能使宝宝的以上症状得以根治.
如果孩子一直尿裤子,随着他的成熟,问题可能会逐渐消失.在学龄前时期,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也不应该惩罚或嘲笑,他并不是故意尿裤子.限制水份摄入可能没有多大帮助,但让孩子相信这种“失误”并不是很大的过失可能使孩子不会太难看.也要使孩子了解这不是他的错误,并在他长大后可以自动停止.如果有尿床的家族史,也要让孩子知道,可以进一步减轻孩子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