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跃龙门出自哪里?

2025-03-28 21:54: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鲤跃龙门(又作鲤鱼跳龙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民间传说,相传龙门也称禹门,位于黄河峡谷中,由大禹治水时凿通龙关山形成。

相传由于黄河河水浑浊,一般鱼类不能存活,只有耐污的鲤鱼生长十分良好,又由于其生长环境是黄色的泥水,所以黄河鲤鱼身上长的是金黄色的鳞片。古人发现每年到了春季的时候,这些金色鲤鱼会逆水而上,在龙门形成跳跃的群体,但在瀑布以上,由于水流湍急,没有任何鱼类可以登上,所以古代人们想像这些金色的鲤鱼跳过龙门以后就会变化成龙升天而去。鲤跃龙门,用来比喻勠力拼搏,砥砺奋进,敢想敢干,敢于筑梦。 科举制度推行后,鱼跃龙门被用来比喻科举中试,于是龙门在国人心里就有了神圣的地位。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流传下来,也影响了日本等地,日本风俗在男孩节悬挂鲤鱼旗,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像鲤鱼一样跳过龙门成龙。

大禹凿门和鲤鱼登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水经注》、《三秦记》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而清张澍辑《三秦记》复云:“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鱼,故云曝腮龙门。”后世民间传说,遂谓为鲤鱼跳龙门。唐李白《赠崔侍御》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即用此典。人们还用“登龙门”来比喻因得到有力者的援引而致显耀。在科举时代,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功名的,也被称作为“登龙门”。鲤鱼跳龙门,既是这个优美传说的形象表述,更寄托着祈盼飞跃高升、一朝交运的美好愿望。尤其是那些指望子弟靠读书应试博取功名前程的人家,都把它当作幸运来临的象征。

回答2:

鲤鱼跳龙门/出处:中国民间传说
古代中国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回答3: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俗话常说“鲤鱼跳龙门”,这是比喻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它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

回答4:

这个鲤鱼跃龙门的话,它是出自于古代的小说或者古代的文学作品里面。

回答5:

源自于一个动画片是与鲤鱼跃龙门的一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