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学校时,除了以分数为参考还应该关注哪些因素?

2025-04-01 04:54: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般来说,一个高校每一年的录取学生的最低排名基本不会有特别巨大的变化。比如说,一个学校历年录取排名是全省前1000,那么今年你考了800名,你就有很大的概率会被录取。一般来说,如果你去到高招会现场,你会发现很多老师会直接问你今年的排名,而不仅仅只是问你考了多少分。由此看来,往年高考排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因为高考每年的难易程度会有差异,因此绝对的高考分数并不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回答2:

考试院向高校投档的依据只有两项:考生填报了相应批次的院校志愿;考生的成绩(位次)符合向其中某所志愿院校投档的条件。除上述两项之外,考试院投档时并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如往届生填报了只招收应届生的院校,这类情况投档后100%会被退档,但考试院并不会考虑这个因素,只要考生的成绩位次符合向其所填报的军校投档的条件,则会投档。因此,考生除成绩之外的其它因素,如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性别、民族成分、是否服从调剂、单科成绩、身体条件、应往届等因素所蕴含的风险只能靠自己在填报志愿时主动规避。

回答3:

平行志愿下:分数优先,如果遇到同分的考生,则要看单科成绩,例如四川省规定:总分相同的文科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文综、数学、外语的单科成绩,即如果是语文相同,就看文综,文综相同就看数学,数学相同就看外语。总分相同的理科考生,先比较数学,然后比较理综、语文、外语。

回答4:

因为每年的高考分数,以及考生在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都会受到当年高考题难易程度的影响。高考题容易,考生的成绩就普遍偏高。高考题难,考生的成绩就会普遍偏低。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考生的“分数值”所代表的价值绝对是不相同的。从高校录取的角度看,高校录取是一种择优录取的模式、尤其是实行平行志愿以来,不管考生总体分数分布情况如何,高校都是从报考自己院校的所有考生中,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提档录取,直到达到提档数或计划招生数。

回答5: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高校在录取学生时的流程是怎样的。学生参加高考,取得高考分数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与自己的分数相对应的省内排名。学生填报志愿,填报同一个高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会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名。高校根据自己的招生名额,选取排名靠前的学生。如果一个学校的某一个专业招生200名,第199名的成绩是505分,第200名504分的考生有2个,那么这时,有些高校可能会看语数两门课的分数,选择分数高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