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可以这样尝试的。
一、营造民主氛围——愿问
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而现实课堂中,许多学生习惯于让教师提出问题,即使有疑也不敢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阳光、水分和适宜土壤,有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引入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自然”中想问。
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将问题创设在学生亲身经历或熟悉的生活原型中,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通过故事情境导入: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哭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学生不由自主地想问:“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种生活化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2.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惊奇”中想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诱发学生想揭露秘密的问题意识。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给出任何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结果学生一个个报数,教师回答,学生验证,一个个都对了,可真神。这时,学生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探究知识规律。
3.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中想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同样能满足儿童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学习本能。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教材中主题图“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那么多相同加数连加很麻烦,也容易出错。这样制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想探索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三、鼓励质疑问难——会问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好办法。因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氛围外,还要教给学生提问技能。质疑问难方法一般有:
1.在知识“结合点”上找问题。
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出示例题(图1)单位:厘米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学生就问:能不能把它分割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受他的启发,学生想到了许多方法。我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探究,看方法可不可行。如此,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利用原有知识获取新知。
2.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
如教学“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后,学生在练习“2.5×35+2.5×6-2.5”这题时出现了两种情况:
A.2.5×35+2.5×6-2.5?摇?摇?摇?摇 B.2.5×35+2.5×6-2.5
=2.5×(35+6-1)?摇?摇?摇?摇 ?摇?摇 =2.5×(35+6-2.5)
我不急于判断对错,而是引导学生讨论验证哪种做法正确。在教师的鼓励下,一位学生问:“为什么最后一项是2.5,在括号里却成了1?”这位学生问到了本题的关键所在。经过讨论,这部分学生终于明白了2.5可以看成2.5×1,表示1个2.5,所以在括号里必须是1,不是2.5。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不仅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3.教师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思路,发掘学生潜能。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会画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那么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这种题目答案多样性,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适时评价——善问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需要宽松的环境,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甚至很荒唐,但这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同时,对教师一节课的评价也要有所改变,并非每一节课都要画一个“完美”的句号。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探索更多未知问题,可以让学生将课内兴趣延伸到课外,从而产生自主学习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和掌握知识形成过程和方法,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此,教师应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科学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