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确定好要考的专业,因为这是考上研究后的三年或者两年所要学习的专业,专业最好是选择喜欢,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才有动力去学习。
专业确定好后就可以选择学校了,这个时候是要看自己想去一个怎样的学校,是985、211还是一般的学校。
学校和专业确定好后,就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学校和专业的信息,这些信息网上和学校官网上都是有的。
扩展资料:
近年来,在高校里,“考研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论是为了延缓就业还是为了提升学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考研都无疑成为很多人的一种首选“姿势”,一些学校的部分专业甚至出现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选择直接就业的情况。
暑期正值考研人复习的“黄金时段”,不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大都处于焦灼复习的阶段。
日前,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了近四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不论是正在备考的人还是想要考研的人,大家都可以通过这几年的数据来一探目前的考研趋势,了解下自己所处的环境。
考研学生主要分为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两类,很多毕业生往往还会加入到第二次考研甚至多次考研的行列。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之后,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能够满足既能赚钱养家又不耽误提升学历的需求,在政策的影响下,在职考生的积极性自然随之高涨。
专硕相较于学硕更加注重实践,且目前很多学校的专硕学制时间较短,因而对于一些对学术研究兴趣不浓、想要以学历作为“敲门砖”快速就业的学生来说,攻读专硕则成为首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指出,要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并且继续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来说,专硕自然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参考资料:新华网---考研趋势大扫描:女生考研稳居C位
1、专业范围选择
(1)考研可选择“本专业”。如: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2)考研可选择“相近专业”。如: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3)考研可选择“跨专业”。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2、意向专业选择: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3、意向地区选择
(1)就业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
(2)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3)经济原则: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4)一区、二区选择: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
4、学校选择
选择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
5、自我竞争力分析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
建议你到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这是教育部的官方网站,有硕士目录,所有学校所有方向都收入在里面,招收多少人,初试科目名称都标识清楚的。再根据初试科目到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或者考研论坛等看看,每年的科目考试大纲会说明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回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