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思想里嫁出去的女儿已经不是娘家人了,她是不可以在娘家过小年的,如若在娘家过小年会对娘家人不利。嫁出去的女儿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过年,在端午、清明、七夕、中秋等等节日都是不可以在娘家过的。
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从封建思想上来讲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而是属于婆家那边的人。比如在古代姓张的女子嫁给李家就会说李张氏,姓王的女儿嫁给张家就会说张王氏,嫁了的女人就不再用自己的姓氏,而是把婆家的姓氏放在前面。
当女儿出嫁了就是婆婆家的人了,属于娘家的亲戚,既然是亲戚了怎么好在过小年的时候去娘家过呢?小年是一个团圆的节日里,你不在婆婆家好好干活,你跑娘家去,像话吗?
还有你去娘家那边,娘家人必定不会待见你的,在小年这样的节日里你回去娘家的“祖宗”会不乐意的,在农村小年和过年的时候都会上坟、请祖宗,如若“祖宗们”看到一个外人在家里他们就会不乐意回家。
还有嫁出去的女儿在小年里回娘家过会影响娘家男人的运势,尤其是娘家的父亲、哥哥、弟弟等直系亲属。
二、嫁了的女儿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过元宵节不能回娘家过,俗语说“见了娘家灯,一辈子穷坑”,“正月十五不躲灯,先死老公公” ;清明节不能回娘家过,俗语说“不忌清明,死老公公”;农历的数九也不能回娘家过,俗语说“不忌数九,死两口”等等。这些俗语都在暗示出嫁了的女儿在特定的节日里都不能回娘家,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婆婆家。
还有什么立春、端午、七夕、中秋、二月二、六月初一、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等的节日都是不能回娘家过。回家过不是遭到娘家人厌烦就是遭婆家人厌烦,甚至往严重了说贸然回去,还会“导致”小两口关系不和,比如七夕情人节回娘家过,就会克小夫妻两个的感情。
三、从现代意义上来讲已经没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在现代意义上来讲嫁出去的女儿和没嫁出去的女儿一样,之前姓张还是姓张,姓李还是姓李,根本没有什么张李氏、王张氏的了。还有以前女子嫁给男子必须要到婆婆那边居住,现在可以随便在婆家住,在娘家住都没任何问题了。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现在的独生子女那么多,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说法基本不存在了。女儿出嫁了想什么时候回娘家就什么时候回娘家,只有想与不想。
现在嫁出去的女儿虽然不用顾虑能不能回娘家过节的问题,但是却产生了婚后小两口到底是回娘家过,还是回婆家过的问题。婆家人盼望着小两口回家过节,而儿媳妇和娘家人这边则更盼望着回娘家过,两边都盼望着,弄得小两口都不知该如何选择。强势的男子则认为必须得回婆家过,而强势的女子则认为该回娘家过,那到底听去婆家还是去娘家呢?到底听谁的呢?这都是问题。
因为那天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不能让女儿吃回头饭,安安心心过日子。
原因有几个方面,一,小年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嫁出去的闺女就不再是娘家人了,自然要和婆家人在这个日子团圆在一起;二,有的农村讲过小年回娘家会吃穷娘家人;三,小年媳妇要留在婆家帮忙接待客人。
因为小年团聚的日子,嫁出去的闺女就相当于是对方家庭的人,所以要在一起过小年,不能回娘家过小年。但这是旧时代的观念,新时代来临,我们要舍弃这种封建思想。
因为封建社会女人在社会的地位不高,嫁出去的人就跟自己家没有关系了,所以不能回家过小年,但是现在没有那么多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