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决定复读了,请各位高四过来人给点学习建议。

2024-11-15 12:32: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复读生的关键是心理准备,既然你已下定决心,就应该没有问题的,找同学要一套问卡教科书,抓紧暑期的时间,争取先过一下,再找一个质量好一些的复读学校,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复读前应做好哪些准备:不能松懈要注意方法
对于准备复读的学生,复读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因为高考失利造成的情绪低落。二就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敢于对过去的学习模式进行彻底突破。
其次,不能松懈。不要因为距下次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而出现松懈的学习状态。经过一年的冲刺,短暂的休整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尽快进入第二轮冲刺的状态。
再次,注意方法,要苦学,勤学。从报名到开课最少也有两周或更长的时间。那么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预习。例如英语,你可以按高考大纲多积累一些词汇,每天背十个单词,第二天在背新单词时,先复习前一天背过的十个单词,以此类推到开课时,你就能积累几百个单词,开课后再坚持下去你的英语水平就会提高。
另外,要重视课上听讲、记笔记。听讲是学习规律中的重要环节。大家报名来复读,主要就是来听教师讲课的。上课全神贯注听讲,是相当重要的,在听讲的同时要注意思考,要纵向思维,也要横向思维多方面联系起来分析,必定会加深理解。同时要做好笔记,因为笔记是收集整理知识的最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成功是有捷径的,这个捷径就是要不断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使自己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
复读学习开课前,如能做好充分准备,在复读学习中必会受益。

自我节制和借助外力 成功高考复读的先见之明
为了成功复读,须有几点先见之明
1、要提前领悟人生成功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目标正确,合理可行;不怕失败,接受教训;借助外力,完善自我;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等等。
(1)成功与失败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学过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今中外凡属成功人士都曾有过失败的经历;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成功之前也都有过一段失败的历程。即使是想学好一门功课,比如学数学想得满分(成功),也得先注意纠正自己练习题中的错误(排除失败)。因此可以说,任何成功都是由(纠正)失败转化而来的,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任何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是处在尚未成功的状态中,有时就是处在明显的失败状态之中。只不过成功人士能够及早地从失败状态中跳出来,摆脱失败的状态和阴影,奔向成功之路。
有的人在学习上成功得早一些,如一次高考就顺利地考上理想大学;有的人则失败来得早些,一次高考就不理想。比如爱因斯坦第一次考大学时落榜,是提前遭遇失败了;当年和他同时考大学的人有的就早早地成功了(进入理想大学)。然而,几年之后,爱因斯坦在学术上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发表相对论),他成功了;而那些比他早一年甚至早十年进入理想大学的人也有在学术上一无所成的。
所以,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是可以转化的。关键在于:想不想转化?能不能转化?怎样转化?
(2)怎样转化?
要想把失败转化为成功,首先就要正视失败,承认失败,而后分析失败,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排除它。还拿学数学为例,要想获得满分(成功),就得先正视并承认有些题做错了(失败了),然后分析出错(失败)的原因(是原理概念出了问题还是太大意、马虎,练得不够等等),最后加以排除(如多给时间,多作努力,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等等)。
一次高考不理想,各人有各人的原因。可能有客观原因,但也会有主观原因,要找出来排除它。
正视、承认、分析、排除就是把失败转变为成功的必要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这次失败就被摆脱了,就开始了一个新的走向成功的过程,心里就坦荡、踏实了。反之,失败的根源和阴影等等不能排除,就可能让一个人成为永远的失败者。
2、复读是把失败转变为成功的改变人生、完善自我的极好机会。
选择复读就是选择成功。开始复读就是开启走向成功的大门。而整个复读的过程就应该是走向成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从个人的思想境界、思维方式、意志品格到学习态度、习惯、方法、能力等等都将得到必要的锻炼和提高,成为完善自我、改变人生的极好机会。
有人说:失败、挫折、遗憾也是一种财富。它促使人们严肃地反省自己、审视自己,更早地摆脱自我陶醉、自我骄纵的状态,使有志之士猛然醒悟,迸发出一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精神和要求完善自己争取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甚至化为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放弃的强大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是宝贵的,它将带来更大的成功。
3、复读成功的关键在于自我节制和借助外力,维护自己最大利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复读的过程本应是走向成功的过程,但成功尚未到来;尽管上一次高考的失败已成为过去,但不等于另一次失败绝不会到来。如何保证成功,杜绝失败?关键在于自我节制并借助外力,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
(1)复读生比起高三在校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更容易放松。在家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苦闷、烦恼、彷徨的低潮。单纯从学习时间考虑好像很多,但一不抓紧,又无教师指导,就不可能像预期的那样大幅度提高成绩,甚至成绩下降。所以想在家自己学习,或仅仅上点周末班的想法极有可能遭遇失败。
(2)复读生既不是在校生,也不是社会人,还不能完全像成年人那样做到自我控制。因此需要借助外力(如复读班的老师同学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帮助自己做到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绝对的自由完全有可能带来绝对的懒散,最后仍将以失败而告终。
(3)谨防诱惑,学会拒绝。
复读生活有时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有可能出现异性相吸的情况。但复读的时间太短暂了,对弥补自己弱项来讲,时间太紧了,经不起半点浪费。弄不好就会让一年复读前功尽弃,代价太高了,太伤害人了,这种危害甚至大于烟酒、游戏。因此要清醒地、冷静地、明智地加以拒绝,即使原先有要好的异性朋友也要控制在相互鼓励的范围内。
此外,复读生活中还可能遇到其它一些诱惑,要学会拒绝,以免功亏一篑毁损自己的最大利益,又一次使成功转化为失败。
4、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证成功。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休息的时候尽量放松。刚开始过于急功近利而一点休息时间也不安排的做法会使生活枯燥而失去活力,陷入慢性疲劳导致降低学习效率。由于比应届生相对时间多些,所以可适当增加运动。睡眠时间不能过长。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听听音乐、读书,缓解压力。通过登山、散步、看电影等方式保持活力,有利于增加集中力。

复读生学习方法: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
1、复读生区别于高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
(1)复读生通过已参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势科目的分数是主要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弱势科目多分配时间。
(2)薄弱科目和单元是通过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数的“金矿”。永远的拉分科目——数学就是投入精力即会涨分的科目。
2、成绩要在较短期内获得较大提高。
长时间的慢慢提高对大多数科目没有必要,且消磨锐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刻苦投入,在成绩开始提升时加把劲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
3、成绩提高用四大件——精华教育学习阶段论
学习是用屁股-> 手 -> 脑袋 -> 心的过程。
第一阶段(屁股):态度决定一切
能长时间坐得住已经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检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课桌的面前,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成绩大幅提高的学生第一个共同点是能用“屁股”学习,做到在座位上最少两个小时不挪窝(高考就是2-2.5小时)。两小时不动,慢慢习惯了再适当延长时间,随着时间增加再提高效率。
第二阶段(手):不能坐着空想
手在休息,只用眼睛做的学习就像用没有线的针缝衣服一样荒谬。随着动手写过的纸张的堆积会看到成绩上升。也许在自己都感觉不到的时候成绩已经进入了较高的分数段了。
第三阶段(头脑):跳出机械学习阶段
把自己的头脑动员起来,进入自我开拓的阶段。在了解高考出题原则后,从基础阶段开始,按各科特点自我开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提速前进。
第四阶段(心):全心全意热情投入
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方法有效,大幅提高,能感觉到学有所成的喜悦、充实、满足、幸福……因而有可能获得预料之外的成绩。
4、用新教科书、新笔记本开始学习
(1)高三使用过的书和笔记本做过很多标记,会容易掌握和感到亲切。但是联想到失败的记忆也会对发掘新的意义成为障碍;
(2)复读是新的人生。不要迷恋过去,不要满足于高三掌握过的内容,要以开拓精神来更宽、更深地学习。
5、制定可行性计划
过高的计划不但不能完成,而且会丧失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就会原谅自己,把完不成任务看成是应当的。无法实现的计划没有意义,自我计划是对自己的承诺,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实现。应该通过圆满完成计划树立必要的自信心。
6、以周为单位进行学习
学习计划以周为单位制定最为有效。一星期中只做6天的计划,把星期天空出来。学习计划一定要完成。每周六晚上睡觉前享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欣喜。

复读最佳学习法周循环学习法
(一)周循环学习法:是把一周学习量提前做计划,并循环反复的学习方法。制定周一到周六的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万一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补充学习,以便于系统管理学习进度。
(二)为什么周循环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了目标就能更有针对性,计划落实也会更好。高考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根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周单位的学习计划比每日计划或每月计划更有效果。所以制定每周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很重要。
(三)周循环学习法如何实践?
1、第一步:周日晚上制定周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总的学习进度,制定一周的目标。根据目标计算周一到周六的学习量,制定可行的、但又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
2、第二步:周一至周六按计划学习。
根据计划学习量做好每日时间管理,每日结束前确认一下计划完成度,记录学习日志;
3、第三步:周日彻底完成学习计划。
把本周的学习完成情况总结一下。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彻底解决。一周计划都完成了,就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做下周计划。
(四)注意事项:
1、不要做过度的计划,以免产生挫折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要空着周日。因特殊情况而没有完成的计划周日弥补,并休息。
3、当日未完成的计划不要拖到第二日,要果敢地跳过去。待周日再完成。拖到第二日反而会产生连锁反应而更疲惫。

回答2:

一、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振兴祖国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还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三、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阶段一般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

中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学科学习来说,也要全面发展。语文、英语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数学作为运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须学好;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也要努力学好;政治课的学习,能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地理知识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对于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养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也要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自己准备选考的X科目,既要培养对它的兴趣,又要努力把这个X科目学得较好。第二个含义是要有自己特别热爱的领域或技能,如电脑技术、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力争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摆脱那种千人一面的传统轨道,让自己的个性、创新精神和潜在才华得到发展。你有哪一项特长,你就在那一项活动及其相关的竞赛或考试中一显身手,展示你的才华。

2.学会读书

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地读书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1)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课本,往往只是在课后从书本中找出解题的公式,把习题做出来,就以为是读了课本了。这种用书的方法,在高中是决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课前,最好先预习课本中将要讲授的内容,这一遍是略读,只要知道将要讲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处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明白它。预习是为了使听课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

课后第一件事不是做练习,而是阅读课文。课后复习,是消化阶段,是自己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综合的积极思维过程,必须及时地、仔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动脑动手,积极消化。

最后,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课文再阅读,做一个全章总结,把全章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有系统地掌握它。这是一种知识归纳。

(2)广泛的课外阅读

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学能力,还应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科普书籍和报刊。对科普报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别有兴趣的可以精读外,一般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在泛读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太懂的问题,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活跃你的思维。

3.认真做好实验

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时,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巩固有关知识。因此,必须学会实验。在高中,我们怎样会科学实验呢?

(1)要认真学好历史上的著名实验。学习这些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可以启发我们自己的思路,使我们在自己进行实验时可以进行借鉴,吸取其精华,并认识到对现象的认真观察和科学归纳的重要性。

(2)正确观察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操作,引导我们正确观察、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实验。这时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动手,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听,还可以充分地思考。观察演示实验。首先要认真听清老师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和怎样安排实验的讲解,明确实验目的,知道要考虑哪些因素,排除什么干扰,用什么仪器,它们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过程中,要看清每个步骤的目的、操作过程、现象变化过程、怎样做可以获得成功、怎样将导致失败等等。总之,看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和思考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变化过程上,而不能单看实验结果,更不能只觉得好看、好玩就心满意足了。

(3)认真动手做好实验。教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是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怎样动手做好实验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做到胸有全局。不要心中无数,实验中手忙脚乱,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仪器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爱护仪器。不要随意玩弄,任意乱用。

三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细节,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粗心大意看热闹。

四要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这是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取得实验成功的保证。不要随心所欲、胡乱操作甚至损坏仪器。

五要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积极动脑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填好实验报告。不要潦草马虎,为了得到满意结果而拼凑数据。

4.养成做练习的良好习惯和规范

做练习是高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历来为同学们所重视,它对透彻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练习,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如果只追求解题的答案和数量,陷入题海中,必然收效甚微。

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完成练习的前提条件。基本概念、规律是解题的依据。不会解题或解题错误,常常是因为基本概念和规律没有理解好的缘故。

做练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应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认真审阅题目。例如在解物理题时,首先应认真分析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要仔细阅读题目中每一句,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单位,使自己清楚题意。然后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哪个系统,这些对象经历什么过程,从而确定解题的目标和依据。

画草图是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使题目形象化、具体化的途径。

要把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一一列出。练习题中的已知条件,有的是直接给出为已知数,有的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间接给出,隐含在一些给出的数值或信息中,要通过分析,根据一些相互关系,才能求出来。

根据题意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解题的物理公式。要特别注意某些习题中的近似条件或发生转折的临界状态。还要注意许多物理习题,由于思考的角度和思路不同,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运用的物理公式和数学方法不同,可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做习题时,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各种解法加以分析比较,不但能使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学会选择最简捷、最巧妙的解法。

在运算中,必须统一单位制。

解物理习题,不能一解出结果就认为达到目的了,还要研究这些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已经齐全,是否有取值范围,等等。必须确认答案已经全面合理,正确无误,解题才算结束。

做练习时,要注意培养认真严谨的学风,做到表达规范。

练习、测验经老师批改发回后,不能只看分数,要认真研究老师批改中指出的问题,检查发现自己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的漏洞和错误,及时补上和改正。应建立一个错题记录,仔细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薄弱知识点加以强化,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5.掌握记忆的方法

学习中,有大量的知识都要求我们记忆,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加以应用。怎样才能迅速、完整、准确地记住它们呢?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进入了高中阶段,更要强调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理解和记忆的结合上有更高的要求。

理科的概念和规律有些似乎简单,有些则很抽象、复杂,不论如何,在学习时都应加以分析,弄清来龙去脉,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这样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达到理解的同时记忆下来,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灵活运用了。(突出重点记忆法)

在研究某些问题时,许多概念、规律往往成组出现。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还应纵横比较,弄清如何得来,如何应用,如何从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还应将它们与有关的相类似的公式从形式上、内容上、特征上加以比较鉴别。可以进行列表类比、知识归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这样,对较为复杂的内容,也能理出体系和线索,并能清晰地记忆和运用它们。(对比联系归类记忆法)

反复自我捡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每节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四.把学知识和学方法结合起来,发展能力

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与学习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培养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就可以学得快而好,长大后就有更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在解题时,不能只会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的高度。

在高中阶段,要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谈谈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

观察能力 一个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和自己做实验时,就能抓住过程和现象的特征,能够敏锐地发现一些原来设想不到的或有细微差别的现象,也能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很多的知识。怎样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呢?

观察时必须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抓住观察现象的特征。对实验的每一步骤,都要明确主要是探索或验证什么,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点上。观察还必须精细,留心有什么新的现象发生,而不是浮光掠影、视而不见。

我们还要敏于观察,对一些现象还要反复观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要提高思维能力,就要经常用比较法进行学习。首先,在学习每一个新概念时,不但听老师讲解,还要自己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例子,加深认识。第二,学到意义相近的概念、规律时加以比较,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其区别与联系。经常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可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从多种事物发现它们的联系、区别和各自特征,使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得到提高。

实践动手能力 学习中既要善于动脑,也要善于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指能够做出东西来,并且养成一系列有关智力的意志品质(如事前设计好操作步骤、能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注意准确和精密、及早纠正偏差或迅速改用更合理的方案等)。课堂上做好分组实验和随堂小实验,在课外积极参加各种创意实验设计和科技发明创造活动,都能使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课堂、课外的实验和各项设计、制作活动中,都要努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造才能,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敢于对已有的结论提出疑问,敢于抒发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要通过课内老师指引下的研究性学习,以及课外自订题目、独立进行的研究性的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求异,学会创新。要知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造,要想将来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是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具有创新性的学习精神,他日就能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抢占科技发展高级领域中的“制高点”,进而控制一大片的开阔地带,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