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敬明的个人简介及事业成就道路

谢谢!
2024-11-21 02:34: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早年经历

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母亲邹慧兰是当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 父亲郭建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少年时期的郭敬明就读于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还处于懵懂时期的他十分喜欢读书与讲故事,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郭敬明的文字功夫不断地增长。在学校里,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启蒙老师陈泽宇不断给予文学上的鼓励,使得郭敬明对写作的兴趣更加得浓厚。小学二年级,他开始尝试着投稿。1995年郭敬明升入初中,就读于自贡市田家炳中学。由于阅读范围更加开阔,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古龙的武侠小说他更是爱不惜手[5]。同时,他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和报纸。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稿费和样刊。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6]。从小学到初中,郭敬明一直都保持着年级第一的好成绩[7]。写作经历新概念1998年,郭敬明进入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读书。升入高中的他依然坚持着写作的兴趣爱好,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杂志社和文学网站投稿。在文学网站“榕树下”上,郭敬明用网名“第四维”发表了许多作品,有些网友开始读他的文章,并称他为“四维”“小四”。郭敬明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文学爱好者。而一次在书店买书的偶然机会,他翻阅了一本“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精选集,便决定参加第三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了这次比赛,郭敬明做了充分的准备,一连写了十几篇稿子,陆续寄给主办方。而他的第一篇稿子《剧本》通过了初赛,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2001年,18岁的郭敬明前往上海,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此次的获奖,成为了他文学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2002年,郭敬明再次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一文获得一等奖,由此名声鹊起。在连续拿了两个新概念一等奖以后,郭敬明的朋友说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一个现象:早在郭敬明参加第二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前,他就给别人看过他的草稿,后来证明获奖的作文跟那篇草稿相差无几,这不得不让人感慨郭敬明对于文字的掌握。同年,他的第一部个人散文集、短篇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开始在市场上发行。“岛”工作室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还是《幻城》。据他回忆,高中时期的某一天,他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下“樱空释”三个字,之后便将纸扔进了纸篓。父亲发现了这张纸,鼓励他完成这部小说。高考结束后,他把一万字的《幻城》投给了《萌芽》,《萌芽》10月号刊登了这篇小说。《幻城》成为了郭敬明的第一个中长篇小说。《幻城》的登出,立刻引发了读者的热议。2002年11月上旬,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时祥选专程从沈阳赶赴上海大学,希望郭敬明与他们合作,由他将《幻城》由短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 2003年1月,郭敬明改编完成的小说《幻城》正式出版,作品一面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书,竟然借来手抄,对作品扩后的内容反应更是好评如潮。与此同时,在文学前辈和不少专家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幻城》是一种全新文字样式,值得肯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幻城》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能写出这篇作品的作,竟然是一个岁数不大的人儿。”“读到《幻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幻城》不失为一部天才同人之作。”面对众多读者和文学前辈的真情赞许和厚望,郭敬明更是感动万分和自豪。 2003年3月27日,郭敬明又迎来了在上海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幻城》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著名作家葛显眼等。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作品举办如此研讨会,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更有甚者,在这时,他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一名尚不满20岁的学生,在文坛上如此身价百万,当今中国实属罕见。作品《幻城》的成功,使“郭敬明”这个名字渐渐变得耳熟能详起来。 

  郭敬明[10]

2003年,郭敬明又相继出版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两部作品,开始在文学市场上崭露头角。2004年,郭敬明成立“岛”工作室,开始主编《岛》系列杂志。初期,“岛”工作室由5位成员(郭敬明、hansey、痕痕、阿亮、清和)组成,郭敬明因此将杂志英文名定为“i5land”。至2007年,“岛”工作室前后出版了《岛·柢步》、《岛·陆眼》、《岛·锦年》、《岛·普瑞尔》、《岛·埃泽尔》、《岛·泽塔》、《岛·瑞雷克》、《岛·天王海王》、《岛·庞贝》、《岛·银千特》10本系列杂志。2005年,郭敬明的校园青春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正式在市场上发行。2006年,他开始筹备首部音乐小说《迷藏》。同时他应陈凯歌之意,改编了电影《无极》为小说。柯艾文化2006年11月,暂停《岛》书系后,郭敬明在上海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出版刊物《最小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工作人员初为“i5land”原班人马。1月份,试刊两期后的《最小说》正式创立。郭敬明由此开始打造起了一个青春文学平台,发掘擅长写作的年轻人,开展了自己的文学事业。这时的郭敬明,自己当起了老板,其优越的商业头脑也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郭敬明运营着自己的公司,坚持《最小说》的定期发行;另一方面,他也不间断地创作自己的新作品:2007年5月,郭敬明出版了继《夏至未至》之后又一部校园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一周时间销量突破百万册],三天上当月中国图书销量排行前三名。在文学领域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郭敬明逐渐在文学市场上站稳了脚。他为自己赢得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不小的争议。在2007年,郭敬明所创立的柯艾公司中迎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时期。公司的骨干人员美术总监Hansey、文字总监落落等人声称“压力大”“创刊理念不同”,纷纷选择跳槽,另立门户。郭敬明对此一直不予正面回应,只在博客称自己很受伤。年底,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成员,并发行《悲伤逆流成河》的百万黄金版[,出版了《岛·庞贝》、《N世界》。首部以郭敬明作品改编的偶像剧《梦里花落知多少》也在11月份开播。经历了2007年的“集体出走事件”的“瓶颈”后,2008年,郭敬明又重新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原公司女作家落落的重新回归[为公司带来了生机。2008年9月27日,《小时代1.0折纸时代》的正式出版发售[再次掀起了阅读的热潮。该作品是郭敬明从校园小说到都市小说的转变,上市仅3个月,便创下了2008年图书销售的第一名。紧接着2009年《小时代2.0虚铜时代》的发行,又不断更新着销量纪录。郭敬明也因此成为青春文学市场上的领头人物。最世文化2010年7月,郭敬明正式成立“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亲自担任该文化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27]。之前的“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旗下附属公司,并更名为作家经纪部,兼有漫画部。之前作为《最小说》的副刊杂志《最漫画》也于2010年10月独立发售与此同时,当上了新公司老板的郭敬明正筹备着自己出道十年纪念作品,继《幻城》以来第二本玄幻小说《临界·爵迹》系列。该书上世前,郭敬明在网络发布了预告片[,引起读者及相关人士的热议。8月24日,《临界·爵迹Ⅰ》作为该系列作品的第一部首先在全国问世[首印200万册发售[缔造了全国印量最新纪录。

回答2:

郭敬明 作家、导演、编剧、国际版权出品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最小说》《最漫画》等杂志主编,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旗下有上百位签约作家、设计师和插画师。 已出版:《幻城》《小时代》系列、《爵迹》等作品。 导演处女作:《小时代》。

  早年经历

郭敬明[3]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母亲邹慧兰是当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

13

郭敬明父亲郭建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少年时期的郭敬明就读于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还处于懵懂时期的他十分喜欢读书与讲故事,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郭敬明的文字功夫不断地增长。在学校里,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启蒙老师陈泽宇不断给予文学上的鼓励[4],使得郭敬明对写作的兴趣更加得浓厚。小学二年级,他开始尝试着投稿。1995年郭敬明升入初中,就读于自贡市田家炳中学。由于阅读范围更加开阔,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古龙的武侠小说他更是爱不惜手[5]。同时,他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和报纸。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稿费和样刊。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6]。从小学到初中,郭敬明一直都保持着年级第一的好成绩[7]。2写作经历新概念1998年,郭敬明进入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读书。升入高中的他依然坚持着写作的兴趣爱好,

  郭敬明与母亲合影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杂志社和文学网站投稿。在文学网站“榕树下”上,郭敬明用网名“第四维”发表了许多作品,有些网友开始读他的文章,并称他为“四维”“小四”。郭敬明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文学爱好者。而一次在书店买书的偶然机会,他翻阅了一本“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精选集,便决定参加第三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了这次比赛,郭敬明做了充分的准备,一连写了十几篇稿子,陆续寄给主办方。而他的第一篇稿子《剧本》通过了初赛,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2001年,18岁的郭敬明前往上海,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此次的获奖,成为了他文学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2002年,郭敬明再次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一文获得一等奖,由此名声鹊起。在连续拿了两个新概念一等奖以后,郭敬明的朋友说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一个现象:早在郭敬明参加第二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前,他就给别人看过他的草稿,后来证明获奖的作文跟那篇草稿相差无几,这不得不让人感慨郭敬明对于文字的掌握。同年,他的第一部个人散文集、短篇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开始在市场上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