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神思》译文

2024-11-16 02:17:4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译文

古人曾说:“身体在江海的上面,心里却可以思考魏国的城阙。”这被称为神一样的思考。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咏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

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画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因此,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

为了做好构思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这样才能使懂得深奥道理的心灵,探索写作技巧来定绳墨;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根据想象中的样子来运用工具一样。这是写作的主要手法,也是考虑全篇布局时必须注意的要点。

在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在刚拿起笔来的时候,旺盛的气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

为什么呢?因为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但语言比较实在,所以不易见巧。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思想,而语言又受内容的支配。如果结合得密切,就如天衣无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反而到天涯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本来就在跟前,却又像隔着山河似的。

所以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的方法,而无须苦思焦虑;应掌握好写作的规则,而不必过分劳累自己的心情。 人们写作的才能,有快有慢;文章的篇幅,也有大有小。

例如司马相如含笔构思,直到笔毛腐烂,文章始成;扬雄作赋太苦,一放下笔就做了怪梦;桓谭因作文苦思而生病;王充因著述用心过度而气力衰竭;张衡思考作《二京赋》费了十年的时光;左思推敲写《三都赋》达十年以上:这些虽说篇幅较长,但也由于构思的迟缓。又如淮南王刘安在一个早上就写成《离骚赋》;枚皋刚接到诏令就把赋写成了;曹植拿起纸来,就像背诵旧作似地迅速写成;

王粲拿起笔来,就像早已做好了一般;阮瑀在马鞍上就能写成书信;祢衡在宴会上就草拟成奏章:这些虽说篇幅较短,但也由于构思的敏捷。那些构思较快的人,对写作的主要方法是心中有数的,他们机敏得好像未经考虑就能当机立断。而构思迟缓的人,心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思路,几经疑虑才能看清楚,细细推究才能决定。有些人因为文思敏捷,所以很快就能写成功;

有些人因为多所疑虑,所以历时较久才能写好。两种人写作虽难易不同,但同样依靠多方面的训练。假如学问浅薄而只是写得慢,才能疏陋而只是写得快;这样的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所以在创作构思时,必然出现两种毛病:思理不畅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内容贫乏,文辞过滥的人又常常有杂乱的缺点。因此,增进见识可以补救内容的贫乏;突出重点可以纠正文辞的杂乱。

如果见识广博而又有重点,对于创作构思就很有帮助了。 作品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风格也各式各样。粗糙的文辞中会蕴藏着巧妙的道理,平凡的叙事中也可能产生新颖的意思。这就像布和麻一样,麻比布虽说并不更贵重些,但是麻经人工织成了布,就有光彩而值得珍贵了。此外有些为思考所不及的细微的意义,或者为文辞所难表达的曲折的情致,这是不易说清楚的,也就不必多谈了。

必须有精细的文笔,才能阐明其中的微妙之处;也必须有懂得一切变化的头脑,才能理解各种写作方法。从前伊尹不能详述烹饪的奥妙,轮扁也难说明用斧的技巧,这的确是很微妙的。 

总之,作家的精神活动和万物的形象相结合,从而构成作品的各种内容。外界事物以它们不同的形貌来打动作家,作家内心就根据一定的法则而产生相应的活动;然后推敲作品的音节,运用比兴的方法。倘能掌握构思的法则,创作一定能够成功。

原文节选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禹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扩展资料:

《文心雕龙》,又称作《文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齐时期。《文心雕龙》共50篇,《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

创作背景

刘勰不满意当时形式主义的创作,也不满前人细碎片面的文学批评。他有感于当时选文漫无准的,有志立言:建立一个文学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借由撰写《文心雕龙》,刘勰想在历史留名,成名垂千古之不朽人物。

《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入定林寺的后期所写,是“齿在逾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帮助僧祐整理佛经,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饶宗颐〈《文心雕龙》与佛教〉说:“他的文学理论之安排,却建筑于佛学根基之上。”僧祐所使用的“原始要终”一词,在《文心雕龙》之中合计使用四次。

日本学者兴膳宏例举《文心雕龙》与《出三藏记集》的相似处。其实《文心雕龙》全书受《周易》二元哲学的影响很大。不过,徐复观教授对时潮下之日人所论支那文心解释不表同意,而中国文学论集,莫不病之文类淆混文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心雕龙·神思

回答2:

文心雕龙·神思(古文今译)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乏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文辞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因此,酝酿文思的时候,必须虚心和宁静,专一思考,清除杂念,净化精神。首先要如储藏珍宝一样积累学识,其次要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学,再次要凭研究和审阅来彻底理解事物,顺着思路,引出美好的文辞。这样才能使深通奥妙道理的心灵,按着和谐的音律安排词藻;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凭他想象中的形像自由运用斧子制作物件。这是驾驭写作的首要方法,考虑全篇布局的重要开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作家开始构思的时候,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要给抽象的意念以合乎规矩的内容,要在尚未定形的文思中刻镂形像。作家一想到登山,胸中便充满了山色;一想到观海,心里就腾涌起海景。本人的全部才力,都随着风云变幻而任意驰骋。在刚执笔时,旺盛的气势超过了文辞,等到文章写成,比起开始时却要打个对折。为什么会这样?文思凭空想象,往往设想奇特;语言实实在在,难以运用得巧妙。由此可见,想象化为意象,意象化为语言,贴切时天衣无缝,疏漏时相距千里。有时意思就在心中,却要到天涯去探求;有时道理就在眼前,却又象远隔山河。所以只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无须苦思焦虑,应用美好的文采,掌握写作的规律,不必要劳累心情。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子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人们的创作才能,下笔有快有慢,天分不同;文章格局有大有小,功力各异。司马相如含笔写作,直到笔毛腐烂,文章始成;扬雄作赋,用心太苦,因而梦寐不安;桓谭因苦苦构思而生病;王充因著述过度用心而气力衰竭;张衡研讨《两京赋》,耗时十年;左思推敲《三都赋》,历时十二载:这些文章虽然是篇幅巨大,但到底也是他们文思迟缓。淮南王刘安用一个早晨就写成《离骚传》;枚皋一接到诏令就写成一篇赋;曹植铺开纸写作就象背诵文章一样;王粲拿起笔就写有如早就成篇的一般;阮瑀靠在马鞍上起草文书;祢衡在酒宴上草拟奏章:这些文章虽然是篇幅较短,但也由于他们文思敏捷。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主人,情饶岐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疑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文思敏捷的人,心里熟悉创作的技术,很快地考虑问题,当机立断。构思迟缓的人,情思纷烦,徘徊岐路,要弄清疑点,深思孰虑,方能定稿。文思快所以能在匆促中写成,疑虑多所以要费时久才完篇;他们的快慢、难易虽然不同,都靠学识广博,技巧熟练。要是学识浅陋,写得慢也是空忙,才学荒疏,写得快也是白费;这样而能写出有才华的作品的,从未有过。因此,在创作构思时,常会出现两种困难:思路不畅的人苦于文章内容贫乏,辞藻空滥的人陷入文辞杂乱。增进见识可以作为内容贫乏的粮食,突出重点可以作为文辞杂乱的药物;见识广博而又能重点突出,对于创作构思是极有帮助的。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至于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技巧,风格变易多端的作品,粗糙的文辞中蕴藏着精妙的道理,平凡的叙述中包含着新鲜的意见。这正象布之于麻,麻并不比布贵重,但一经人工纺织成布,就光彩夺目非常珍贵了。此外,一些思考所不及的微言大义,文辞所难说明的曲折情趣,这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这里就不说了。作家必定要有最好的文笔才能说明它的微妙之处,必定要有多变的思维方法才能理解它的技巧。从前伊挚说不出烹饪的奥妙,轮扁也讲不清运斧的方法,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很微妙的。

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本文总结:精神活动与事物现象接触,孕育出作品的构思。物象以它的形貌激动作家,使他内心产生了各种活动。再推求文辞的声律,运用比兴的手法,按法则去构思,那末作品一定会成功。

回答3:

文心雕龙·神思(古文今译): 古人说:“身子远在海外,内心思念朝庭“。这是想象的比喻说法。构思的想象活动,天地无限广阔。所以凝神默想,思路可以远接千载,表情稍动,视线能够遥达万里。吟咏之间,发出珠园玉润的声音;眉迫在眉捷之前,呈现风云变幻的奇景。这难道不是想象所致吗!因此想象的奇妙作用,在于使主观精神与客观事物相沟通。想象贯穿构思绐终,思想感情起着支配作用。事物靠耳目视听,语言是表达思丐的机关。面关灵敏,事物形象能够描绘淋尽致;思想感情阻滞,想象活动就要停止。
因此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要积累学识,储存写作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创作的才能。要深入学研究经历的事物,提高洞察能力,顺着思路选择恰当的文词。然后深解妙理的头脑,按照声律安排文辞,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布局谋篇的根本途径。

想象活动刚一开始,千头万绪竞相涌起,既要按一定写作规矩虚构意象,又要对不够具体的形象精细刻画,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沟中全是大海。不知自己才能究竟多大,仿佛可与风云并驾齐驱。动笔前气势要比文辞大一倍,写成文章只能表达构思的二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竞想凭空设想易于奇妙,语言字字落实难于互朽。因此想象转化为意象,语言转化为形象,贴切则天衣无缝,疏漏则离题千里。有时情理就在内心却求之于域外,有时事物的义蕴就在眼前却以为远隔山河。因此培养思想感情,锻炼艺术技巧,无须凭空苦思;掌握写作的关键,就不必枉费精神。

各人的天赋才能有别,下笔自有快慢之分,各类文体规模有大有小,彼此功用互不相同。司马相如酹墨久思。笔毛几乎腐烂;扬雄停笔苦想,睡觉常做恶梦;桓谭劳神写作,身体害病;王充动脑为文,气力衰竭;张衡《两京赋》整写十载;左思《三都赋》十二年乃成。虽说这些都是鸿篇巨制,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文思的迟缓,淮南王刘安一个早晨写成《离骚传》;皋枚 受诏立即把赋写成;曹植创作如同口授;王桀为文成竹在胸;阮 马鞍上起草文书;弥衡宴席间速成章奏。虽说这些都是短篇,也可以看出作秀气。即使用用《下里巴人》配《阳顺白雪》,也要陪衬那奇绝的章句。

有时把思想寄托在短文之中,对着单调的事物云抒发感情。往下看冷冷落落无以为友,往上看空空荡荡不着苍穹,就好象弹琴只给偏弦上劲,声虽清越却无和弦的辞藻却不见思想火花,把美的丑的混为一体,宝玉也会变成斑暇。好象堂下吹管为堂上歌唱伴奏,伴奏偏快不够和谐。

有时脱离内容追求的谐,追耱热闹浮艳妖冶。只徒好看迎合时好,调子虽高趣味很低。由此扒知《防露》与桑间之类的情报歌,虽然感情动人终不免俗气。

有时语言简约缺乏文采,除掉繁却丢了修饰。如同祭祀煮肉的老汤,纯是够纯但缺少美味。又象庙堂演奏琴瑟,虽然古朴而音调单一。有唱有叹固然很雅,但缺少感人魅力。

处理繁简安排层次,根据实际,因文而宜,各有奥妙,等等不一。有的语言古拙善用巧喻。有的道理朴实语言俏丽。有的本自阴柔婉约,变得阳刚雄厅奇。有和看了一目了然。有和深味方知妙理。好象跳舞的踏着伴奏的拍节振袖起舞,唱歌的随着伴奏旋律用气,其中奥妙大概象轮扁不能言传,更不是华丽的语言能说得明晰。

做文章的法则,我确实都应牢牢记住。了解现代作家常犯的毛病,也就懂得了前人写作的妙处。文章虽然出自我的匠心,有时却遭到拙劣批评家的羞褥。那华美秀丽的词藻,多如田野的豆属。如同风箱之风用之不竭,可与天地共同吸呼。华章丽词虽然如此丰富,我掌握的却屈指可数。担心自己提瓶汲水,才智贫乏。恐怕写不出前人那样文质并茂的著述。所以只能写成短文,聊以庸言成篇凑数。勉强成文常怀遗憾,自己心理那敢满足?文章优劣如击缶鸣玉,害习同行笑我相形见绌。

灵感产生,文思通塞,有定进机,其来不可阻挡,其去无法遏止。去时象影子消灭,来时如声音响超。当灵感来之敏捷,思绪如何纷乱也能理出条理,文思象风一样从胸中吹出,言辞象泉一样流到唇际。思绪比纷纷涌来。任你随意挥笔,辞彩绚烂夺目,音韵泠泠悦耳。一旦感情凝滞,好象神志全部飞去。痴呆呆的如一株枯干的老树,空荡荡似一条无水的河谷。这时要挖空心思探索奥秘,振作精神再搜文思。文理昏昏越搜越隐,文思涩涩难若抽丝。有时苦心孤诣反多遗憾,有时信笔写来倒少暇疵。虽说文思出于自己,但又非个人努力所能控制。所以我常抚胸惋惜,弄不清灵感来去的缘故。

者文思的敏捷。

思路敏捷的人,心中把握写作要术,毫不迟疑,当机立断;思路迟缓的人,犹豫不绝,反复思考方能定局。思路敏捷,才能迅速成章;文思迟缓,必久思方可成文。虽有快慢难易之分,博学苦练是共同的成功途径。知道浅薄慢也无功,才学疏陋快也徒劳。学浅才疏而成器的人。还未曾听说过。因此动笔写作常有两种苦恼;思路闭塞的人,苦于知识贫乏;耽溺辞藻华丽的人,为杂乱无章而伤脑筋。这样多识博见就成了补救文思贫乏的粮食;中心一贯便成了拯救杂乱无章的药方。广见博识,中心一贯,便会有助于构思。

作家的情思纷纭复杂,文章的体制变化多端。朴拙的文辞能蕴藏精巧的义理,平常的事物可产生冷气颖是含义。正如布和麻相比,二者质量并无高低,但经过加互织造,麻却变成光彩照人的珍绮。至于文思之表的细微意旨,文字之外的曲折情致,语言就不必说尽,下笔点到为止。文规律。犹台伊挚说不尽烹调艺术,轮扁讲不清斫轮技艺,实在太微妙了。

总之,精神与物象交融,靠感情变化酿成。从外貌扑捉形象,从内心理解感应。刻划形象讲求音律,塑造形象能过比兴。艺术构思把握关键,运筹帷幄必能成功。

回答4:

首段 应为“其思理之致乎”
不是“乏” 是“之”